“现在浇一亩地,一年的水费只要80元,比过去便宜近20%,而且泵机故障率低了很多。”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尹家园村党总支书记陈亚飞对记者说,种粮户们的获得感与一份全国政协提案有关。
1月30日,全国政协公布2023年度好提案名单,全国政协委员、南通大学原校长施卫东提交的《关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,推动我国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》在列。
以2023年为例,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1996亿元,在2022年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基础上,再创历史最高纪录,开工建设农村供水工程2.3万处,提升1.1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,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%,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60%。
为了写好提案,施卫东结合自己所承担的科研项目,先后走访江苏省水利厅牛宝平台入口、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等单位,调研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江苏大学流体机械温岭研究院以及新界泵业、利欧泵业等行业重点企业。
调研发现,我国不少水利工程仍然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、智能化利用不充分等问题;在农村,农田水利的管护力量偏弱,专业技术人才不足,信息化自动化覆盖面也不大。
发现问题,更要研究如何解决问题。施卫东带领他的研究团队,研制了数字孪生平台等信息化、集成化、标准化技术工具,并与地方部门合作推广,培训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牛宝平台入口。陈亚飞所在的刘桥镇,正是施卫东团队服务的30多个基层点位之一。
“用了数字孪生平台,节水节电效果显著。”刘桥镇水利站站长陆建明给记者看了一张能效对比表,改造后,3个试点泵站的水耗指标均下降40%左右。
陆建明说,过去,泵站设备寿命、运行状态依靠手工记录,都是纸面上的数据,不容易及时发现问题。2022年10月,镇上挑选3个村组泵站作为试点,应用数字孪生平台,设备管线以三维动态模型的形式可视化呈现在屏幕上,各部位工况一目了然。“我们还能通过模拟演练提前发现故障隐患,避免泵机在灌溉高峰期‘趴窝’。”
这些问题和探索都写进了施卫东的提案。他告诉记者,水利部对该提案给予答复,明确表示将依托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智慧水利建设,积极推广工程自动化、天空地一体监测体系和水利工程数字孪生体建设,全面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智慧化水平。
自小生活在黄海之滨,施卫东与水有不解之缘。2018年,施卫东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,2023年连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。“当好政协委员,首先要注重自身建设,强化政治责任,准确把握参政议政尺度,尽职不越位、帮忙不添乱。”在他看来,当好全国政协委员和做科研一样,要重调研、重质量,多关注解决了什么问题、取得了哪些效果。
6年来,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,施卫东提出92件提案,涵盖经济、科技、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。眼下,到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等领域企业以及部分综合性医院走访调研已列入他的日程,为2024年全国两会提案做准备。
“建言献策既要聚焦社会发展大事,也要关注群众身边的民生小事,特别是要有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,真正能够沉下身子、迈开步子、开动脑子,以实际行动推动问题解决。”施卫东说。